《小吃研究所》帶著筷子來府城上課 (上)
作者:王浩一,2015年10月出版,有鹿文化
基本架構是書中的目錄,藍色字體是每個類別裡,王浩一老師特別指名的店家;加上黃色標示是我吃過的;有連結底線的就是我吃過,並有寫成食記的。
這就當作是回台南的一個小project,希望把這本書介紹過的店都吃過一次,如果都能寫成食記那就更威啦~~!!
學分一 糯米的節慶故事
第一堂 年粿:一月一日春節,糯米所製 -- 舊來發餅舖
第二堂 春酒:三月三日上巳,糯米所釀 -- 施姓大宗祠
第三堂 肉粽:五月五日端午,糯米所煠 -- 楊哥楊嫂、再發號、遠馨阿婆肉粽、阿伯肉粽店、阿美鳳梨酥的肉粽、鍾家春卷小攤的鹼粽
第四堂 糖粿:七月七日七夕,糯米所炸 -- 趙家愛玉冰/白糖粿小攤
第五堂 麻粢:九月九日重陽,糯米所炊 -- 福樂屋麻糬、阿華粿鋪
第六堂 紅龜粿:神明所生,象徵長壽吉慶福氣官祿 -- 金加紅龜店、阿華粿鋪、寶來香餅鋪
第七堂 紅圓甜點:老府城人特有的嬰兒滿月習俗 -- 永和香餅鋪
第八堂 湯圓與菜包:冬至時,台南人的心頭好 -- 金加紅龜店
第九堂 油飯:祭祀床母和七娘媽,油蔥肉香馥郁的古早味 -- 韓氏古早味油飯、美鳳油飯
第十堂 麥芽糖:過年了,臘月二十三用來黏灶神的嘴 -- 新順發行
第十一堂 麻荖與米荖:正月初九拜天公不可或缺 -- 信裕軒餅鋪
學分二 在來米也是美食大戶
第一堂 米漿:製程簡單,火候是決定良劣的靈魂 -- 老李早餐店
第二堂 碗粿:一座城市竟然有三百多家古早味專賣店 -- 富盛號、陳金塗、小南、小西腳
第三堂 米篩目:農忙時的速食簡餐,加入滷虱目魚肚塊成經典 -- 佳里米苔目
第四堂 粿仔湯:閩南味的厚醇,湯頭裡有府城的肉臊傳統味 -- 松竹當歸鴨、泉成點心店
第五堂 茯苓糕:本來是天地會的甜食,成了非凡的小點心 -- 林家茯苓糕店
第六堂 狀元粿:有了故事,這味就是考前的文昌甜品 -- 王家庄狀元粿、泉記、府城食府
第七堂 蘿蔔糕與蔥酥肉臊粿:融合舊米嚼感與新米香的吮指之味 -- 阿華粿鋪、府城食府、鴨母寮市場裕民街上小攤、水仙宮市場海安路上小攤
第八堂 鼎邊糊:臨場表演好小食,現點現做現吃最道地 -- 從缺
第九堂 清蒸肉圓:皮衣口感完美,紅色淋醬堪稱經典 -- 武廟、福記
第十堂 蝦仁肉圓: 一肉臊二蝦仁三醬汁,完美的台南老饕綜合小吃 -- 茂雄、友誠、建國
第十一堂 發糕:裂開猶如花朵盛開,愈開愈發 -- 阿華粿鋪、寶來香餅鋪、舊來發餅舖
學分三 豚食,豐腴與豐盛之間的美味
第一堂 肉脯與肉鬆:無煙龍眼炭古法烤炙,把美味凝煉成感人的精品 -- 廣興肉脯店
第二堂 東坡肉:擅長釀酒製醋的酸菜老爺,也有一番講究 -- 延齡堂高粱酸白菜火鍋
第三堂 豬心冬粉:台南最好吃的膽固醇,盡速食畢可別等 -- 阿明、阿文
第四堂 麻油腰花:薑片煸炒出味,兩分鐘決定爽脆彈牙腴甜生香 -- 城邊真味鱔魚意麵
第五堂 南煎肝:早期的酒家菜,五味紮實又美味彈牙 -- 阿霞飯店
第六堂 豬肝湯:使出「燙、泡」雙刀流,才能換得爽脆口感 -- 城邊真味鱔魚意麵、恭仔意麵店
第七堂 香腸熟肉:吃菜配話,府城人閒適的生活方式與態度 -- 清子香腸熟肉、阿魯香腸熟肉
第八堂 燒肉飯:用炭火,保留燒肉的炙香風味 -- 永樂燒肉飯
第九堂 魯肉漢餅:老府城人津津然,重溫味蕾的美好記憶 -- 舊永瑞珍餅舖
第十堂 爌肉飯:以排骨肉完成的爌肉,造就府城美食傳奇 -- 上富小吃店
第十一堂 肉臊飯:台南的國民飯,餵飽十幾個世代 -- 阿和肉燥飯店、夏家手工魚麵店、福生小吃店
第十二堂 龍眼蜜滷豬蹄花:豬蹄肉香鎖住不外溢,適口香醇嚼味宜人 -- 西井村、集品蝦仁飯、阿霞飯店、阿明豬心店、阿文豬心店
第十三堂 台式香腸:台南仕紳媳婦的基本技法與品味 -- 黑橋牌香腸博物館
第十四堂 臘味:眷村的餘香舊韻越過老城,飛入尋常百姓家 -- 馮媽媽的店
第十五堂 香滷大腸頭:令人耽溺在油脂香腴與滷汁凝厚間的美味 -- 阿霞飯店
第十六堂 肉臊芋頭粿:肉臊汁滲入,芋香肉香交融調味 -- 林玉文定魯麵店
第十七堂 獅子頭:明成祖以蘆溝橋上的石獅子命名的淮揚美食 -- 上海居食之家
第十八堂 滷肉春捲:老屋樹蔭清風下,一口口享受庶民小吃美食 -- 鍾家春捲
第十九堂 水晶餃:府城隱藏版美食,筍丁與漬肉小塊鮮甜爽口 -- 祿記包子店
第二十堂 福州刈包:國寶級小吃,鹹甜交融的正港台灣漢堡 -- 阿松刈包店
學分四 清湯掛麵裡的趙錢孫李
第一堂 阿婆乾麵:偉大的菜市場都有一家偉大的麵攤—東市場
第二堂 阿瑞意麵:偉大的菜市場都有一家偉大的麵攤—西市場篇
第三堂 炭燒陽春麵:偉大的菜市場都有一家偉大的麵攤—鴨母寮市場
第四堂 麵條王海產麵:偉大的菜市場都有一家偉大的麵攤—水仙宮市場
第五堂 擔仔麵:創始者度小月,堪稱「府城第一麵」 -- 度小月擔仔麵
第六堂 牛肉麵:高雅豐腴的頂級茄汁牛肉麵,小心吃撐 -- 老友小吃、老鄧牛肉麵、老唐牛肉麵
第七堂 外省麵:就是陽春麵,老味道簡單但絕對不無聊 -- 韋家麵店、江西味外省麵
第八堂 鱔魚意麵:滑溜香脆美味食補,台南小吃的「火力」展示 -- 老牌鱔魚意麵店、城邊真味鱔魚意麵店
第九堂 鍋燒意麵:街頭巷尾隨處可見,冰果室與簡餐咖啡必備輕食 -- 賊仔市鍋燒意麵、李媽媽民族鍋燒意麵、蘇家鍋燒意麵
第十堂 蚵仔麵線:紅麵線與白麵線,都可以烹調成小奢華的海之味 -- 海之味海鮮餐廳
第十一堂 當歸鴨麵線:藥膳味清鮮甘甜,深邃湯色泛著優雅的油花 -- 松竹當歸鴨麵線、亞德當歸鴨
第十二堂 手工魚麵:吃巧不吃飽,鮮香綿甜愈咀嚼愈鮮美 -- 卓家汕頭魚麵店、夏家手工魚麵店
第十三堂 魯麵:豪華版古早味肉羹麵,昔日仕紳之家媳婦必備拿手菜 -- 林玉文定魯麵、阿娟魯麵、阿浚師魯麵、阿婆魯麵
第十四堂 豆簽羹麵:甜蚵仔佐虱目魚肚切片,回味甘美的雋永美食 -- 鹽水豆簽羹麵、將軍豆簽羹麵(南24公路,高姓宗祠前)
第十五堂 眷村涼麵:一半韌實一半滑綿,跨越竹籬笆的眷村文化勁味 -- 二空村長涼麵
第十六堂 煨麵:高湯萃取食材精華,極其費功的上海本幫滋味 -- 上海居食之家
第十七堂 日本拉麵:堅持「和魂」的現做美味,挑戰拉麵控的極致味蕾 -- 八峰亭拉麵
第十八堂 義大利麵:府城街頭隱藏著地中海美食,用叉子一次次捲起幸福 -- 天使的盤子
學分五 果子與豆子的甜言蜜語
第一堂 紅棗蓮子銀耳湯:養生又美味,府城經典家常涼湯 -- 薏仁屋
第二堂 杏仁豆腐:夏天驕陽下來一碗,沁涼無比的府城一品甜湯 -- 懷舊小棧、阿霞飯店、杏仁伯冰店
第三堂 紅豆冰、紅豆牛奶冰與紅豆湯:四季皆療癒,這是一座喜愛紅豆美食的舊城 -- 冰鄉水果店、慕紅豆、太陽牌冰店
第四堂 八寶冰、八寶湯和八寶豆花:整碗充滿豐富多樣餡料,協和圓滿幸福滿溢 -- 八寶彬圓仔惠、民族路八寶冰、江水號、冰鄉水果店
第五堂 愛玉冰:琥珀色的一縷幽香,一百五十年前就在府城首賣 -- 趙家愛玉冰、無名愛玉冰小攤(西門路二段和宮後街口)、佛都桂花鳳梨愛玉
第六堂 土豆仁湯:比電腦撿的更綿密,湯色乳白豆香四溢入口即化 -- 莊子土豆仁湯
第七堂 桂圓綠豆饌:從恆春來到府城,平凡甜點的華麗大變身 -- 阿卿傳統飲品冰品
第八堂 李仔鹹湯:濃汁鎮冰果香清甜,沁涼足以忘暑的私房飲料 -- 蜜桃香、劉家楊桃湯、林家楊桃湯、楊哥楊桃湯
第九堂 綠豆湯:尋常夏天庶民甜品,依然有大明星 -- 郭家綠豆湯店、石家阿美綠豆湯
第十堂 手工豆花:原始豆香口感滑嫩,純純古早味冷熱皆宜 -- 修安手工豆花、陳家手工豆花
第十一堂 薑糖番茄:蘸一點海山醬,享受甜甜鹹鹹的經典醇厚滋味 -- 冰鄉水果店
第十二堂 鳳梨酥:餡香甜不膩,皮酥綿爽口,風靡海內外的國民點心 -- 阿美鳳梨酥
學分六 限季或限量,買不到,也快樂!
第一堂 那一家臭豆腐:那一口口均酥巧脆,在大街小巷飄香 -- 福來伯臭豆腐攤
第二堂 玉荷包清冰:玉液乍凝仙掌露,絳苞初結水晶丸 -- 冰鄉水果店
第三堂 蝦仁.壽司:儀式般的隱藏珍品,排隊請早 -- 惠比壽壽司店
第四堂 大白柚汁:香韻悠遠,台南深秋的成熟柔軟甘甜風味 -- 莉莉冰果店
第五堂 玉井絕品芒果乾:保留在欉紅的果香酸甜,汁潤氣十足的人間極品 -- 蜜旺果鋪
第六堂 芒果冰與芒果牛奶:甜酸香涼層次有力,用三重奏比擬的味平衡 -- 冰鄉水果店
第七堂 手工煎餅:總爺古街的歷史餘味,府城最佳情境美食 -- 連得堂餅家
第八堂 天公豆:從小吃到大的古早味,缺了似乎就少了一些年味 -- 信裕軒餅鋪
第九堂 蒜茸枝:麵香蒜香佐晶瑩白色糖霜,配黑咖啡十分對味 -- 無名小鋪、萬川號餅鋪、寶來香餅鋪、新玉香餅鋪
留言列表